照明产业链
光电子技术发展机遇
随着人工智能、智能网联汽车以及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迅猛发展,对于 底层算力及 高速通信技术的需求不断攀升,这为光电子技术带来了崭新的战略发展机遇。而“光芯片”,作为光电子技术的核心组件,正逐渐成为推动产业持续、高质量进步的重要引擎。
无锡高新区凭借其深厚的光电子产业底蕴与健全的产业生态环境,不断促进产业链的革新与提升,已初步形成了“应用需求驱动、产业链条完备、产业特色突出”的产业发展新态势。
领军企业聚集
区内已集结了德科立、菲尼萨、贝孚德通讯等行业领军企业,专注于终端应用领域。同时,英菲感知、艾芯泽微电子、艾普柯微电子、鉴微华芯、逍遥科技等芯片设计及PDA工具企业也汇聚于此。此外,中科德芯、拓易科技、华辰芯光、芯融半导体、物联网创新中心MEMS与硅光8英寸晶圆代工产线等芯片制造企业,以及华进半导体、菲光科技等封装测试企业,邑文电子、尚积半导体等关键设备企业也纷纷落户。 2024年,无锡高新区光电子产业整体规模已突破150亿元大关, 充分展现了其强大的发展潜力和明显的产业集聚优势。
硅基光电技术的战略价值
硅基光电技术,作为光电子产业的重要分支,通过融合光子技术与CMOS集成电路制造工艺,不仅具备了 超高速率、 超低功耗的特性,还拥有大规模制造的潜力。这一技术正日益受到大数据传输、光通信、光计算以及智能感知等前沿领域的青睐,其战略价值愈发凸显。无锡高新区深刻洞察硅基光电的发展潜力,将其列为“5+2+N”未来产业集群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,并举办首届中国硅光大会,旨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产业链集群。 2024年,该区的硅基光电产业规模突破18亿元, 同比增长率高达112.82%,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双重提升。
全产业链协同发展
目前,无锡高新区硅基光电产业已逐渐构建起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,涌现出众多行业领军企业。例如,德科立在光通信领域深耕二十余年,成功在科创板上市,并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称号;英菲感知专注于低空飞行与自动驾驶视觉感知技术的研发,迅速成为行业新星;中科德芯在短波红外InGaAs器件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;菲光科技建立了高端光芯片测试平台,月产量高达60万颗;尚积半导体在氧化钒(VOx)、氮化钽(TaN)等关键化合物薄膜沉积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, 产品性能超越进口设备,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;同时,拓易科技、芯融半导体等新兴企业也瞄准算力中心市场,成功填补了100G EML光芯片等国内技术空白,并不断提升融资估值。
科研合作和创新中心建设
同时,无锡高新区不断强化基础核心研究,积极寻求与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。已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、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、清华大学、南京大学、上海理工大学等多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,共同推进红外芯片III-V族核心材料与器件、光学镀膜、多通道单片集成精准光子阵列、先进光芯片封装及光谱分析等技术的产业化。此外,高新区还计划筹建 光计算与智能感知创新中心,以进一步推动硅光产业的发展。
全链条服务体系
加强硅基光电领域优质项目的招引工作,重点聚焦于光通信、光传感、光计算等核心领域。积极与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进行对接,如光子芯片中试线、芯光互联研究院、九峰山实验室等,以获取更多优质项目。同时,不断完善从 项目孵化培育到成果转化、再到产业化落地的全链条服务体系, 从而全面提升硅基光电产业的集聚度和整体发展水平。
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
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,我们鼓励企业积极布局核心专利,同时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,以 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。此外,我们还将推动 技术标准的制定, 致力于构建一个公平有序、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环境。
资本与政策支持
通过强化政策引导与金融支撑,我们充分利用江苏省集成电路(无锡)产业专项母基金的撬动作用,引导社会资本聚焦硅光领域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赛道。这一举措旨在加速培育具有 全球竞争力的独角兽企业,助力他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人才体系建设
栽植“梧桐树”,引得凤凰来。为进一步优化 人才服务机制,我们致力于构建多层次的人才体系。通过这一努力,我们期望能够吸引并集聚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与创新团队,从而激发关键要素的活力,为企业攀登全球竞争力高峰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。
未来,无锡高新区将坚持不懈地追求“创新驱动、集群集聚、产业链完善”的发展方向,进一步增强硅基光电产业的综合实力,致力于成为全球光子产业的新领军者。这将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化发展、实现科技创新的持续突破,注入强大的动力,同时,也将在我国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中,奏响“芯光交融”的激昂乐章。